发布时间:2025-11-04
一场凌晨的网约车事故,让95后李女士面部留下25厘米疤痕,人生骤然转向。面对5方被告相互推诿的复杂局面,元甲律师事务所组建专业律师团队,历经半年拉锯战,近日成功帮当事人拿到近48万元赔偿金。
▶ 深夜惊魂:网约车对撞作业车,乘客面部永久留疤
2024年8月凌晨,李女士乘坐的网约车在朝阳站路口与专项作业车相撞。经交警认定,网约车司机负主责,作业车司机负次责。李女士面部多处撕裂伤,锁骨骨折,住院16天。最致命的是,司法鉴定显示其面部条状瘢痕总长25.5cm,构成九级伤残。
▶ 维权迷宫:5方被告各执一词,赔偿责任成罗生门
庭审中,网约车平台以"新型合作"为由拒绝担责;作业车公司虽承认雇佣关系但要求保险公司先行赔付;两家保险公司则就赔偿顺序激烈交锋。更棘手的是,李女士的母亲抚养费诉求因证据薄弱面临被驳回风险。

▶ 破局之道:元甲律师三招定乾坤
-
锁定平台监管漏洞:抓住网约车平台未审核司机资质的法定责任,成功追加其为连带责任人;
-
精准核算赔偿项目:在误工费、护理费等争议项上,通过多维度举证争取法院支持;
-
突破保险赔偿困局:依据生效判决争取交强险全额赔付,避免份额被其他伤者稀释。
最终,法院采纳律师主张,判决网约车方承担70%赔偿责任(33.6万余元),作业车方承担30%(14.4万余元),含精神抚慰金2万元。48万元赔偿款中,单项最高为伤残赔偿金36.9万元。

元甲案件负责人指出:"本案胜诉关键在于突破'车上人员不赔交强险'的传统认知,通过责任主体划分实现赔偿最大化。面对多重被告,当事人更需要专业律师厘清责任链条。"
目前,赔偿款已进入执行阶段。这场持续一年的维权战,不仅为受害者讨回公道,更为类似网约车事故索赔提供了典型判例。如果您正遭遇交通事故赔偿困境,欢迎垂询元甲专业律师团队,让专业力量为您破局!